1.食品制造业108年产值4,629亿元,成长3.16%:我国食品制造业曾于85年达3,846亿元高点,而后受口蹄疫爆发、政府鼓励养猪户转型及WTO开放进口等影响,抑制我国肉类加工及保藏业产出,致整体产值下滑,之后随厂商致力食品开发,积极推出多样化之产品组合,带动产值开始慢慢回升,自99年以来,除104年受103年第4季发生劣质油品事件冲击而年减1.60%外,各年多呈成长走势;产值于102年突破4千亿元水准,至108年已达4,629亿元,连续4年创新高,年增3.16%。
2. 各小类产值以「其他食品业」为大宗,也是最主要之成长贡献来源:食品制造业可分为7小类,各小类108年产值占比依序为:其他食品业(包含烘焙炊蒸食品、膳食及菜餚、调味品、面条及粉条类食品、糖果、制糖、制茶等)占45%居冠,产值2,102亿元,年增4.92%,连续17年正成长,表现优于其他小类,主要受惠于即食餐食、膳食及菜餚、保健营养食品等产品热销,为食品制造业成长之主要贡献来源;肉类加工及保藏业占27%居次,前二大合计占72%;另动植物油脂业(占9%)、乳品业(占8%)、碾谷、磨粉及淀粉制品业(占7%),蔬果加工及保藏业、水产加工及保藏业皆占2%,相对较小。
3. 食品制造业年产值百亿以上之主要产品中,以即食餐食、膳食及菜餚、鲜乳、保健营养食品等4项表现最为亮眼:
(1) 即食餐食:108年产值296亿元,连续10年创新高,年增7.32%,主因国人饮食型态愈趋便利即时,业者亦积极开发各式美味新品,加上便利商店不断强化鲜食贩售,加速推升不需烹调加热马上可以食用的餐盒、三明治、寿司、饭糰等即食餐食买气。
(2) 膳食及菜餚:108年产值285亿元,年增4.57%,连续6年正成长,主因随着国内社会型态、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步调加快,调理加工后之各类农畜水产品(如冷冻熟水饺等),加热即可食用,亦具便利性,市场需求显着增加。
(3) 鲜乳:108年产值217亿元,年增4.84%,连续4年正成长,主因业者持续精进乳牛饲养方式,以及建立产销透明系统,有效提升品质与产量,加上鲜乳饮品及咖啡的消费市场扩大所致。
(4) 保健营养食品:108年产值178亿元,创歷史新高,年增10.79%,连续5年正成长,主因全民健康意识抬头,以及社会人口高龄化,使得健康及保健机能食品的市场需求稳定增加。
4. 109年第1季虽有肺炎疫情影响,但食品制造业仍呈正成长:109年第1季因肺炎疫情笼罩,整体制造业产值年减2.15%,惟食品制造业因属民生内需产业,在我国肺炎疫情控制得当,生产制造活动如常,加上防疫需求升温,109年第1季产值1,126亿元仍呈正成长,且为歷年同期新高,年増2.41%,为连续4季正成长;但各产品受疫情影响表现两样情:
(1) 受益产品:
①膳食及菜餚:民众因防疫减少外出,自行在家料理餐食带动需求,年增8.81%,产值78亿元为歴年同期最高。
②鲜乳:因民众防疫储备需求而增产,惟饮料店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减少鲜乳订单,抵销部分增幅,仅年增2.94%,但产值52亿元为歴年同期新高。
③保健营养食品:因民众为增强抵抗力而推升买气,年增7.32%,产值41亿元为歴年同期新高。
④速食面粉条类食品:民生物资囤货潮推升临时性需求,年增14.10%,产值31亿元为歴年同期新高。
⑤腌渍食品:亦为民众防疫储备物资之一,年增6.38%,产值22亿元为歴年单季新高。
⑥白米碾制(产值47亿元)、面粉(产值35亿元)、其他食品罐头(产值11亿元)等民生物资亦因民众防疫储备需求而有2位数的增幅,分别年增14.79%、12.50%、21.35%。
(2) 受损产品:
因疫情重创观光、餐饮等产业,相关产品订单大幅减少,精制茶产值11亿元,年减6亿元或减34.32%受创最重;即食餐食产值64亿元,年减6亿元或减8.44%受创亦深,惟来自便利商店的订单仍旺抵销部分减幅;另黄豆油(含沙拉油)(产值27亿元)、其他烘焙炊蒸食品(产值62亿元)皆年减2亿元,减幅分别为5.90%、2.73%。
5.我国食品制造业产值今年可望续保佳绩:随着国人对即食餐食、膳食及菜餚、保健营养食品等产品需求不断攀升,加以政府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业者亦积极提升产品品质,有效提振了民众消费信心与意愿,今年食品制造业产值可望续保佳绩。
发言人:经济部统计处 王副处长淑娟
联络电话:(02)23212200#8500
电子邮件信箱:scwang3@moea.gov.tw
业务联络人:经济部统计处 周科长于晶
联络电话:(02)23212200#8503
电子邮件信箱:ycchou@moea.gov.tw
撰稿人:经济部统计处 杨专员光正
2. 各小类产值以「其他食品业」为大宗,也是最主要之成长贡献来源:食品制造业可分为7小类,各小类108年产值占比依序为:其他食品业(包含烘焙炊蒸食品、膳食及菜餚、调味品、面条及粉条类食品、糖果、制糖、制茶等)占45%居冠,产值2,102亿元,年增4.92%,连续17年正成长,表现优于其他小类,主要受惠于即食餐食、膳食及菜餚、保健营养食品等产品热销,为食品制造业成长之主要贡献来源;肉类加工及保藏业占27%居次,前二大合计占72%;另动植物油脂业(占9%)、乳品业(占8%)、碾谷、磨粉及淀粉制品业(占7%),蔬果加工及保藏业、水产加工及保藏业皆占2%,相对较小。
3. 食品制造业年产值百亿以上之主要产品中,以即食餐食、膳食及菜餚、鲜乳、保健营养食品等4项表现最为亮眼:
(1) 即食餐食:108年产值296亿元,连续10年创新高,年增7.32%,主因国人饮食型态愈趋便利即时,业者亦积极开发各式美味新品,加上便利商店不断强化鲜食贩售,加速推升不需烹调加热马上可以食用的餐盒、三明治、寿司、饭糰等即食餐食买气。
(2) 膳食及菜餚:108年产值285亿元,年增4.57%,连续6年正成长,主因随着国内社会型态、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步调加快,调理加工后之各类农畜水产品(如冷冻熟水饺等),加热即可食用,亦具便利性,市场需求显着增加。
(3) 鲜乳:108年产值217亿元,年增4.84%,连续4年正成长,主因业者持续精进乳牛饲养方式,以及建立产销透明系统,有效提升品质与产量,加上鲜乳饮品及咖啡的消费市场扩大所致。
(4) 保健营养食品:108年产值178亿元,创歷史新高,年增10.79%,连续5年正成长,主因全民健康意识抬头,以及社会人口高龄化,使得健康及保健机能食品的市场需求稳定增加。
4. 109年第1季虽有肺炎疫情影响,但食品制造业仍呈正成长:109年第1季因肺炎疫情笼罩,整体制造业产值年减2.15%,惟食品制造业因属民生内需产业,在我国肺炎疫情控制得当,生产制造活动如常,加上防疫需求升温,109年第1季产值1,126亿元仍呈正成长,且为歷年同期新高,年増2.41%,为连续4季正成长;但各产品受疫情影响表现两样情:
(1) 受益产品:
①膳食及菜餚:民众因防疫减少外出,自行在家料理餐食带动需求,年增8.81%,产值78亿元为歴年同期最高。
②鲜乳:因民众防疫储备需求而增产,惟饮料店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减少鲜乳订单,抵销部分增幅,仅年增2.94%,但产值52亿元为歴年同期新高。
③保健营养食品:因民众为增强抵抗力而推升买气,年增7.32%,产值41亿元为歴年同期新高。
④速食面粉条类食品:民生物资囤货潮推升临时性需求,年增14.10%,产值31亿元为歴年同期新高。
⑤腌渍食品:亦为民众防疫储备物资之一,年增6.38%,产值22亿元为歴年单季新高。
⑥白米碾制(产值47亿元)、面粉(产值35亿元)、其他食品罐头(产值11亿元)等民生物资亦因民众防疫储备需求而有2位数的增幅,分别年增14.79%、12.50%、21.35%。
(2) 受损产品:
因疫情重创观光、餐饮等产业,相关产品订单大幅减少,精制茶产值11亿元,年减6亿元或减34.32%受创最重;即食餐食产值64亿元,年减6亿元或减8.44%受创亦深,惟来自便利商店的订单仍旺抵销部分减幅;另黄豆油(含沙拉油)(产值27亿元)、其他烘焙炊蒸食品(产值62亿元)皆年减2亿元,减幅分别为5.90%、2.73%。
5.我国食品制造业产值今年可望续保佳绩:随着国人对即食餐食、膳食及菜餚、保健营养食品等产品需求不断攀升,加以政府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业者亦积极提升产品品质,有效提振了民众消费信心与意愿,今年食品制造业产值可望续保佳绩。
发言人:经济部统计处 王副处长淑娟
联络电话:(02)23212200#8500
电子邮件信箱:scwang3@moea.gov.tw
业务联络人:经济部统计处 周科长于晶
联络电话:(02)23212200#8503
电子邮件信箱:ycchou@moea.gov.tw
撰稿人:经济部统计处 杨专员光正
出处: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9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