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差一点才能达标,那就计算范围从宽认定。金管会订下2020年底电子化支付占民间消费金额要达52%,2019年底才40.91%,似乎是达不到,但金管会主委顾立雄14日表示,若将ATM转帐购物的金额,也纳入计算,就可能达成目标,但「若不能纳入,就不太可能」。
银行局表示,依财金公司统计,2019年个人透过ATM(自动柜员机)转帐给企业的金额中,有97%是转购物金,金额达9,153亿元。若加上这金额,2019年底电子化支付占比将达50%以上。
另外,顾立雄14日亦表示,今年前2月信用卡被盗刷金额达2亿元,占整体信用卡刷卡金额的0.04%,但盗刷金额中有92~93%来自网路购物,且其中有很多是跨国刷卡。
在信用卡使用3D认证后,伪冒盗刷金额即从2018年的23.59亿元降到2019年的14.18亿元,但网路盗刷或诈骗,仍占92~93%以上。
针对立委要求更简化持卡人被盗刷的争议款解决流程,顾立雄表示,会检讨,但有涉及跨国刷卡,发卡机构需要时间认证。
原本金管会设定的电子化支付工具,只算信用卡、签帐卡、电子票证与电子支付,2015年时占率27.64%,每年约以3个百分点速度增加,2018年因为Apple Pay等三大手机支付系统来台,当年跳升5个百分点到38.29%,但去年又只增加到40.91%,眼看政策就将「跳票」。
顾立雄也分析台湾电子化支付无法过半的三大原因,一是台湾的现钞支付比较不怕伪造,即民众不担心收到伪钞;二是台湾治安不错,小吃店等店家收现钞并不担心被抢,第三是台湾ATM领现钞非常方便,即多数民众还是爱用现金支付。
银行局副局长黄光熙表示,国人使用ATM比重非常高,且近年企业才与银行合作,推出「虚拟帐号」功能,让购物民众可使用ATM转帐给企业的虚拟帐号,完成付款,而ATM转帐亦是无现金交易,应可算入电子化支付,未来金管会仍是会持续推动提升电子化支付比重,但重心会以信用卡、签帐卡、电支与电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