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20日公布第一季國際收支,其中金融帳淨流出增至170.8億美元,主要是外資大減台股176.5億美元、創史上單季最大,至於金融帳已連續39季,續創史上最長淨流出紀錄,累計淨流出4,821.1億美元,以3月底新台幣的匯率計算,約合新台幣14.59兆元,換算約當六年的歲收總合。

央行官員表示,第一季金融帳淨流出主要是外資大幅減持台股,使得非居民證券投資淨減少176.5億美元,創史上最大季減金額。

至於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僅增加60.1億美元,是近七年來最低,主要是投信贖回海外基金的效應,「因為對外投資少很多」,所以均造成證券投資淨流出達236.7億美元,創兩年來新高。

第一季直接投資淨資產增加13.6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淨增加23.8億美元,外資直接投資淨增加10.1億美元。央行官員指出,衍生金融商品淨流出10.9億美元,主要是其他金融機構支付衍生金融商品處分損失,負債減少。另其他投資淨流入90.5億美元,主要是銀行部門從國外同業引進資金。

經常帳第一季順差181.6億美元,年增10.5億美元或6.1%。央行官員說明,商品貿易順差124.1億美元、創逾六年新低,年減為1.9億美元。

主要是肺炎疫情的效 應,衝擊全球經濟供給面及需求面,加上原油在內的國際原物料價格重挫,及出口和進口分別年減24.8億美元及22.9億美元,各為757.7億美元和633.6億美元,各為逾四年及三年來新低。

央行官員認為,受到疫情衝擊,出口及進口同時都趨於減少,但電子業包括半導體等的出口表現還好,第一季仍維持正成長,畢竟全球封鎖下,反而刺激電子商品需求增加,訂單也因此續為成長,「其實各國央行前瞻性舉措,對進出口的衝擊可說已提前部署,降低一定程度的衝擊性」。

國際收支是統計一段期間一國對外商品、服務及資本等交易。央行官員解釋,其中經常帳是統計對外商品及服務等的交易,如果商品及服務輸出大於輸入,表示經常帳有順差。因為國外收入大於支出,一國對外淨債權必然增加,即代表資金淨流出。

對外淨債權增加,如由民間部門持有,即為金融帳淨流出,如由貨幣當局持有,即為準備資產增加。觀察經常帳順差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韓、德國、泰國及台灣等,金融帳均為淨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