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顶级的科技公司微软(Microsoft),在今年 3 月中发生了震撼全世界的消息,也就是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辞去了董事会席次;当我们正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时,微软依然沈稳地在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喜,而他们似乎也正一步步地向加密货币挖矿产业进军。
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WIPO)在 3 月 26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科技巨头微软成功申请到了一项加密货币挖矿相关的专利。
据了解,该专利是一个能帮助个人透过「身体活动数据」进行挖矿作业的系统,不再需要用到矿机。
感测器搜集人体活动数据
微软技术授权部门(MTL)是在去年 6 月 20 日像 WIPO 提交了专利申请,根据专利文件内容中的举例了解到,当用户在进行像是查看广告等网路活动时,这项系统会藉由感测器来指示用户进行特定的身体活动,而个人所散发出来的脑电波或体温便在转换成电脑数据后,就可以作用在挖矿流程中。
装置的部分,微软解释到他们可能会加入多种不同类型的感测器,包括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的扫描仪、脑波图(EEG)感测器、近红外光谱(NIRS)感测器,其他还有心率、热能、光学、射频(RF)、超声波等感测器,用来监测用户的活动状态。
据了解,感测器会去验证用户的活动量是否满足加密货币系统所设立的条件,在满足后才会将奖励性的加密货币授与通过验证的用户。
微软指出,传统的加密货币挖矿需要耗费大量的算力,而这套系统可以减少挖矿所需的算力,从而使挖矿流程变得更加快速。
文件指出,这个系统会不仅会奖励使用者,提供身体活动任务的网站营运商等等也可同样获得奖赏,像是搜索引擎、聊天机器人等等,或是向用户提供免费访问付费内容的网站(例如:影片、音乐、电子书),以及对外公开网站数据的业者。
– 微软挖矿专利的运作流程图,取自:WIPO –
先例
虽然微软的专利技术放眼现今,仍旧是一个相当新颖的尝试,但其实过去就曾经有人在钻研这块领域。
早在 2017 年年底,一家名为 IoHO 的荷兰科研组织,就已经开始调查人体是否能产生足够的能量进行加密货币挖矿;测试结果显示,在搜集了 37 位身着特殊紧身衣的民众,于 2-3 小时内的体温数据后,所产生的能量足以供应一台电脑进行长达 8 天左右的挖矿作业。
不过,尽管微软申请的专利项目已经通过,但他们是否会如愿推进这个框架的前进,还仍旧是一个未知数;此外,这项系统会运行在什么协议上,或甚至是直接使用其他现有的区块链网路,微软也并未详细说明其后续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