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ARTICLE

AWS:世界的改變,就是創新的機會-宅在家後,全球加速演進的三大領域

decree 2020-05-30

從上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為了效率集中而產生了群聚辦公文化至今,然而,過去習以為常的模式如今逐漸轉向了遠距辦公,近數個月來,全球在家工作人數瞬間攀升,以美國矽谷眾家知名科技公司為例,其實比例更高達 8~9 成,而 CNBC 與 Change Research 的調查也發現有 24% 的美國人希望繼續維持在家工作,可以預期在家工作將成為常態,且全球知名的數家資訊/網路公司也遠距辦公一路延長到年底。

這波「在家」的浪潮,不僅引發線上影音、購物、遊戲一連串宅經濟的大幅成長,甚至成為企業數位轉型是否足夠的測量指標。這彷彿像是在向全球預告,人類即將提前進入「遠距生活孵化、數位轉型雲化、服務型式演化」的三大改變。

遠距生活孵化:當我們「不」在一起,世界註定不一樣

顯而易見的就是「在家工作」與「線上遊戲、影音、學習」。WFH 並不是新名詞,之所以能在今年成為浪潮,最重要的是行動網路與 SaaS 層雲端服務的成熟解決了實施上的壁壘,其中原本最大的障礙來自於台灣企業多半仍採用桌上型電腦做為主要辦公裝置,縱然配置筆記型電腦者也有使用企業內部公用儲存空間的資安考量。如號稱 AWS 在家工作的「遠端桌面連線工具 Amazon WorkSpaces、雲端儲存空間 Amazon WorkDocs、行動辦公介面 Amazon WorkLink、視訊會議平台 Amazon Chime」就解決了這些問題,讓使用者可以輕易且無縫的運用桌機、筆電、平板在家工作。 

流量衝破日常高峰,線上學習活躍使用者數翻倍

浪潮同樣襲擊在教育與娛樂產業上,如線上遊戲學習平台 PaGamO 近幾個月來光是香港學校的使用數就來到 430 家,幾乎佔了全港學校數的一半,讓其每日活躍用戶從平常的 2 萬人翻倍到 4 萬人。無獨有偶,線上遊戲與影音業者們也發現,在原本就是使用高峰時段(中午休息與晚間下班),也同樣有流量激增與爆棚的狀況。AWS 指出,在過去瞬間湧量恐怕已造成服務癱瘓,讓服務提供者們望之卻步,然而,現今的企業與新創業者們已不必擔憂,因為公有雲上就有完整架構與應用服務以供開發建置。

線上影音湧百萬人觀看,高解析畫質依舊不卡卡

譬如影音方面, AWS Elemental Media Service 的 QVBR 技術,會根據不同類型的內容場景自動調整傳送速率(Bit Rate),讓影像不受流量限制依然維持高畫質輸出,並且再配合 Amazon CloudFront(CDN服務)更維持內容傳輸速率的效能與穩定性。而在影音台上常見的影片轉檔問題,AWS Elemental MediaConvert Accelerated Transcoding 也提供能一次大量且能快速轉檔服務。

此外,遠傳friDay影音曾經在直播流量上遇到短時間之內需承載百萬人次瀏覽的挑戰,透過 AWS Fargate 的無伺服器運算引擎技術,可以在 0.3 秒就擴展一個服務,讓原先在金馬獎典禮的觀看人數從 2018 年的38萬人,在 2019 一舉擴增到 145 萬人。不僅如此,線上教育與影音業者也可 AWS Elemental 可以建立高品質的影片串流,並提供在電視或網路上,讓不同的裝置(電腦、手機、平板、機上盒)使用。 

值得一提,如 WorkLink 的人員出勤及簽核流程管理、點點簽 DottedSign 雲端電子簽名服務,也為這場宅在家大勢提供了強力的火力支援。 

數位轉型雲化:地端太昂貴,快點上到雲端去

另一方面,宅在家也造成企業或新創者們對「數位轉型」的再一次正視,開始去思考當「遠距生活習以為常」、「公衛議題無法預警」下該如何因應,背後的關鍵是如何有「穩定的服務、敏捷的開發、應變的預防」。有業者坦言,自建機房幾乎很難再成為企業建置資訊基礎架構的首先考量,因為在建置速度、投入成本、擴充彈性、應變處理上的效益都不如直接採用雲端平台服務。對新創者們更是如此,他們認為「與其放在地面上把基礎建設做死,不如一開始就放到雲端上做活的」。在 WFH 浪潮後,數位轉型一詞幾乎將直接等於「雲端化的數位轉型」。

新創一開始就上雲,大玩區塊鏈也沒問題

奧丁丁為例,創業以來就全雲端化,並沒有自建機房,這得以讓他們從發展之初 10 分鐘內才產生一筆資料到現在 1 秒鐘就有 50 筆資料之間游刃有餘,不僅不用擔心擴充硬體伺服器的成本、速度、實施難度,更能快速對應市場開發新服務,無論是「運算能力、儲存空間、頻寬、資料庫」都能直接從雲端上取得。

雲端服務優勢也讓「區塊鏈」在奧丁丁手上使用的得心應手,應用了區塊鏈的公開性與不可竄改性在生產履歷上,其中如豬肉的飼料、分切、包裝因來自於不同的公司有著不同的資料格式,而區塊鏈可以使資料進入標準化流程,就能讓來自不同公司的資料順利且完整的記錄下來。

雲端 AI 服務,助中小企業邁入智慧生產

場景從新創拉到傳產,在服務金屬加工製造業時,常發現有IT人才不足與企業數位落差,甚至「智慧生產」是個被嗤之以鼻的字眼。這原因來自於上一代的「資訊與自動化生產」在建置上都需要花大筆經費與時間,實施後又發現不符合生產模式與訂單需求,產能與良率比傳統製造經驗並未提多少,淪為「吃力不討好、笨重又無效」。

在雲端時代卻顛覆了這個現象,原本以機械製造起家的聯達智能,透過 AWS 服務如 AWS Lambda、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API Gateway 搭配 Stateless RESTful API 升級自己的顧問與實施能力,成為提供工業 4.0 解決方案的供應者,也協助傳統製造業客戶提升製造品質、良率、產能、稼動率。今時的中小企業不再難以切入,只要供應商的協助下蒐集資料與備份或製作生產履歷,透過 PaaS 或 SaaS 雲端服務,也能輕易且經濟的實施智慧生產,並同時取的資安防護,以取得高端客戶的訂單需求。

再細微觀察發現,就連工廠與商場均大量使用的攝影機,也早已不再只是錄影鏡頭,如 Beseye 就提供了影像辨識、人流偵測、行為分析的雲端平台服務。以雲端問卷服務而聞名的 SurveyCake ,所提供的進階服務和客製化需求,極大化問卷填答的價值,並為使用者帶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服務型態演化:沒電商?不再說看醫生?  

在當前社會公衛議題與企業數位轉型之下,更能看見服務型態的改變,如衛福部就放寬了遠距醫療的適用範圍,讓民眾可以在家看診,能在第一時間判斷症狀或實行緊急護理。

不用再到診所看病,醫生從螢幕來看你

以國外線上醫療公司 Halodoc 為例,9成以上的工作處理都在雲端實施,除原本的遠端諮詢看診,其醫護網路也結合 2 萬名醫生以及 1 千家藥局,透過 AWS 關聯式資料庫服務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Amazon RDS)來記錄病歷,也能自動備份完整的資料,也透過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節省 20%以上的成本。

此外,也有新創企業開發出只有郵票大小的智慧體溫貼片,透過網路、手機、GPS 定位連結,就能將體溫與使用者位置上傳到雲端上,以供體溫預警與可能的醫療救護。

當電商不再死板,看網路直播也能購物

在日常的生活上,直播平台當道也改變了電商的樣貌。線下商家透過如同 168 money 玩藝國際的「直播購物平台」就能一站式管理直播、訂單處理,只要留言「+1」就能進入「 FB 直播購物小幫手」的頁面,完成後續交易動作。

然而,直播與網頁電商購物不同,產生的流量就在播出瞬間,更像是舉辦一場「活動」,這讓直播端與購物端都可能湧進上萬人流量。在直播方面可以,AWS 的網路負載平衡服務 ELB 、資源監控服務Amazon CloudWatch 兩相結合,就可以降低播出的流量風險,也能透過彈性雲端運算 EC2 與關係數據庫服務Amazon RDS來管理運算量與資料。

因此,在 168 money 玩藝國際的服務下,就曾為商家創下 5 千人同時觀看與 20 萬筆留言仍維持穩運作的直播與交易的紀錄。甚至也曾位知名電商與電信業者創下 8~9 千人同時觀看並帶來營收新高的成績。而 168 money 玩藝國際也因應 AI、趨勢,導入 AWS Machine Learning 服務,讓聊天機器人協助交易結帳,提升轉換率。

這股服務型態改變的熱潮影響力不只於此,如在社群經營上,Super8 就提供智慧聊天機器人來「增加流量與粉絲」;在實體零售店家上,Ocard 整合會員 CRM 及 Ocoin 點數共享平台,串連各大平台創造會員共享生態系,協助品牌透過數據精準行銷

遇見創新,當我們「好」在一起 

如同任天堂熱門遊戲動物森友會,標榜的高自由度的操作與從無到有的創造感,更以「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做得到」為號召,這也如同當前「宅在家」的生活型態,讓全球進入「百廢待舉」的新局面,人類社會也將隨之前述「遠距生活孵化、數位轉型雲化、服務型式演化」的格新領域,這對企業、新創業者、資訊工作者來說,無疑是絕佳的舞台與機會。

AWS 2020 線上黑客松首次在台舉行,本屆就以「Hack for Good」為主題,邀請各界好手從「遠距溝通、醫療科技、物流電商、居家娛樂、企業數位化、生產自動化」六大範疇來自由發想、親手創建出最新服務,在大會活動中也一併提供「線上對談、技術導師、實測環境」三大服務,讓參與者不僅能有諮詢對象協助發想命題、討論解決架構,更能做出成品實際測試,一起用「科技顛覆」,讓世界一起 Better Together。相信科技與創新將再次帶領我們發現,原來,世界在人們減少外出走動的這段期間,已悄然改變。

本文章內容由「AWS」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出處:https://www.inside.com.tw/feature/2019aws/19920-

關注我們

NOTIC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