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要注意了,殖利率多在5%以上的「應急可轉債」(CoCo Bond),在極低利率的現在看起來十分誘人,加上此波疫情其損失可控、投資績效良好,事實上它絕不能隨便在市場銷售,外銀主管指出,這類投資商品複雜度高、在外銀私人銀行的投資標的分級上,已達到最高的第七級,投資人一定要向理專諮詢後才能下手。
CoCo Bond的英文為Contingent Convertible(可轉換),通常由銀行或金融機構發行,商品設計上,是具有吸收損失功能、可作資本的次順位債。歐系大型銀行發行較多,尤其是在全球金融海嘯前後期間,當觸發事件成立、或主管機關認定無法繼續經營時,債券本金可能全部或部分轉換為普通股,或本金減記為零或接近零,雖稱為「債券」,實際上投資風險度已相當接近股票。
在台灣曾在早期被包入共同基金內,高風險、但投報率也較高,現在部分外銀、證券業財富管理仍有類似商品在架上。外銀主管指出,此波疫情期間CoCo Bond跟著全球股市下跌,但跌幅僅20~30%,除了部分內含金融股才下跌50%,不再像以前下跌都是重挫到七~九成,主因是發行CoCo Bond的銀行業資本適足率因為新版巴塞爾而大幅改善。
極低利率已成為疫情後遺症,投資人無法依靠現金存款或傳統金融商品創造期待中的回報率,導致市場上只要打著「高利率」名號的標的,就容易被投資人追逐,CoCo Bond就是因為這樣又被推上市場,加上抗跌有成,更讓投資民眾容易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