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ARTICLE

經濟復甦帶來「報復式碳排」 循環經濟蘊藏百億商機

decree 2020-05-27

台灣製造的液晶面板數量佔全球總量近三成。符世旻攝

COVID-19(新冠肺炎)導致全球經濟與生產活動停擺之際,環境汙染也隨之減少,但在後疫情時期,社會也開始擔心後續經濟復甦可能產生如「報復式碳排」的威脅。為此歐盟也發聲,希望在此關鍵時刻加速發展綠色經濟,而在此時,循環經濟的議題也再度浮上檯面。

產品大量生產的過程,不僅有能源的消耗,也產生爆量廢棄物,當無法處理只能丟棄時,最終只能淪為地球的負擔。這是過去線性經濟模式下,產品製造的必然過程。但隨近年各國政府與民間的覺醒,當前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製造供應鏈的新方向,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時,循環經濟將創造每年高達新台幣63兆的經濟利益,尤其經過此次疫情衝擊後的審思,外界無不考慮當經濟再次復甦時,如何將循環經濟轉化為一種新常態。

歐盟13國環境部長即於四月初連署一份公開信,其中特別強調紓困方案應符合歐盟綠色政綱(Green Deal),且兼具環境與氣候政策。

而對於循環經濟的發展,身兼工研院副院長與循環經濟辦公室主任的彭裕民認為,台灣以製造業為根本,很有能力與優勢來發展循環經濟,尤其台灣天然資源稀缺,發展循環經濟可為台灣降低進口資源的依賴,也是進一步擺脫傳統代工模式的轉型契機。

循環經濟的標籤不光是強調「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意象,要讓循環經濟落實在實務面,技術與經濟效益更是兩大重點,更須成為一大誘因。當有利可圖,眼光放遠看中未來長遠效益,不用政策推動,產業自然願意主動投入發展。

從事生產活動必然加速資源的耗竭與廢棄物的堆疊,以面板產業來說,光是台灣製造的液晶面板數量佔全球總量近三成,每年隨之產生的廢棄液晶面板更是高達8,000噸,這些廢棄面板該何去何從?

液晶面板主要含有玻璃、液晶及重金屬銦三種材質,以一塊32吋、重量1公斤的液晶面板舉例,其中玻璃約999公克、液晶為0.1公克,而銦則為0.01公克。儘管液晶所佔比例不高,但價值最昂貴,平均一斤可上看1萬美元。根據工研院指出,台灣每年進口液晶的金額高達600億,若能將其回收再利用,將大幅降低台廠成本。

在環保署與經濟部支持下,工研院累積過去十多年經驗,開發出一套「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透過分離、萃取、純化、萃洗、濃縮和改質6道程序,最後純化萃取出99.99%的高純度液晶,而面板大廠可再重新投入製造。此為面板廠收穫的效益可從兩個方向來看,一是降低原材料成本的耗費,二則是省去廢棄物處理的費用,兩者創造的價值,過去十年已為面板廠省下新台幣2、300億鉅額。

此外,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群創過去每年台灣廠房光是廢棄物處理的支出就高達10億。而群創近年開始與廢棄物廠商合作,也把貴重金屬、有機類以及污泥類的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或回饋給其他國家、其他產業,如今廢棄物支出已降至3億以下,而省下的成本則可投資在企業其他發展上。


出處: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id=0000585638_UZG7EKH22AXKSK93EKORQ

關注我們

NOTIC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