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のニュース

【數位轉型台灣最行】智慧機械乘勝追擊如何跨越人才與技術鴻溝?

革新的な技術 2020-05-28

傳統機械產業的組成,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但在智慧機械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卻也成為機械產業資源不足的致命傷,而此時,產學研的跨界支持與政策的推動,則越加顯得珍貴。本週【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第四集,將由對談來賓精密機械發展中心(PMC)副總李健勳,向外界分享智慧機械發展下,如何對於人才與技術補強?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人才缺乏是機械業長期以來的發展痛點之一。修平科大

軟實力補強:人才培育是最大缺口

李健勳首先不諱言地點出,機械業長期以來的發展痛點之一就是人才缺乏。過去外界視機械業為黑手產業的刻板印象,讓年輕人裹足不前,相較之下,年輕理工人才無不嚮往到科技公司工作,因此也讓機械業常年陷入人手不足的困境。而一旦人才進不來,無論再好的技術都起不來。

國發會日前公布最新產業人才供需調查時指出,智慧機械每年人才需求已突破萬人。顯見機械業的求才若渴,似乎已成為當前智慧機械發展不容忽視的課題。而李健勳也提到其中的關鍵,由於智慧機械納入多元技術整合,因此有別於傳統機械業,更需要的是跨領域的「π型人」人才,不僅是機械、電控方面的專業技能,包括軟體開發、人機界面設計等也是迫切所需。

而為補足產業人才缺口,李健勳也提到目前產官學研各界也正展開跨域合作,像是開設產業專班深化在職的人才培養,此外,以PMC為例,也持續跟中部大學有密切合作,包括提供產業實習機會,讓相關科系學生能將在學理論知識與產業需求更加緊密鏈結,以及在智慧製造領域中進行多項產學研究合作等。

硬實力升級:SMU計畫新上路

而自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以來,智慧機械推動即成為5+2產業創新計劃主力項目之一,四年過去,產業對智慧機械發展也有了更具體的擘畫。目前即以「產業智機化」與「智機產業化」為兩大推動方向,分別針對機械設備業者與製造業者為雙主軸推動。

在智慧機械推動策略中,智慧機上盒(SMB)則是業界相當成功的典範之一,這個概念來自於數位電視機上盒,透過隨插即用,能夠快速蒐集機械設備的生產資訊和狀態,從過去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天才收到的資訊,縮短為2、3分鐘,此外,也進一步將生產線上的盲點透明化。李健勳指出,計畫自2018年實行以來,已成功完成超過3,000台SMB連線,可說是跨出智慧機械相當成功的第一步。但當機台成功聯網,蒐集資訊後的下一步呢?

這的確是業界現階段相當關注的議題,事實上,蒐集數據並非最終目的,而是如何善用數據,發揮最大效益。李健勳因此也提到,為此在基於SMB計畫的發展下所成形的SMU計畫,可被視為是SMB的升級版,目的便在於善用機台所蒐集到的數據,進行智慧化分析應用,包括像是在生產管理上輔助決策,或是提升加工效率與加工品質、派工系統的優化等。

此外,近年雲服務在各產業發酵,尤其疫情過後,雲服務更加炙手可熱,但李健勳也直言,在傳統的機械產業來說,雲服務的發展步調仍相當緩慢。傳統產業對雲服務的認知並不深,相對需要時間慢慢消化,近年產業也開始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包括像是由機械公會領頭推動的智慧機械雲,將是今年智慧機械產業推動的重頭戲,透過政府、法人與學研單位的支持,建構一個從地端到雲端完整串聯的SaaS平台,也希望藉此降低中小型業者開發、導入智慧應用服務的門檻,以跨越技術鴻溝。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



出處: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id=0000585744_3YU67Q9H5QVS9O3E817GJ

關注我們

NOTIC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