최신 뉴스

【開放文化觀點】平平是模仿,AI深度合成為什麼爭議這麼多?

혁신적인 기술 2020-06-12

美國長青饒舌歌手 Jay-Z 締造無數排行榜紀錄,其為 Rihanna 獻聲之〈Umbrella〉,以及 Alicia Keys 加入製作的〈Empire State of Mind〉更曾霸佔《告示牌》單曲排行榜首位超過 30 週。憑著一句「我來自帝國之州」紅遍大街小巷的 Jay-Z,4 月 24 日在 YouTube 竟出現一部影片,內容是 Jay-Z 用招牌聲線,朗誦莎士比亞「to be, or not to be」的經典段落。

粉絲大概未曾料到,風格相當鮮明的他會推出這種作品;事實上,就連 Jay-Z 本尊也無法預見此事,因為這部影片的音訊內容,完全是以假亂真的 AI 深度合成(deepfake)。很快地,這位歌手的法務團隊就要求 YouTube 下架影片。但根據《富比世》報導,一兩天後,影片就恢復上架,因為美國的著作權規定根本沒有「人聲」的範疇。利用 AI 合成的影片,到底該不該禁止?

電腦合成享有創作自由

《富比世》記者 Bill Hochberg 在文章中表示,Jay-Z 要求下架的行動實在管太多(protest too much)。同時,網路創作者 Andy Baio 訪問上傳 Jay-Z 影片的 YouTube 頻道擁有者時,該頻道擁有者也表示,YouTube 將這個影片暫時下架本身就是打臉自己,因為同集團的 Google 亦曾在別的法律訴訟中,表示 AI 深度學習利用著作物訓練出來的結果,應該被視為合理使用。

不僅如此,該頻道還向 Andy Baio 指出另一個矛盾。長期以來,模仿創作就是重要的藝術形式,那些模仿得惟妙惟肖的人,不但會受到藝術上的讚揚,也可因此獲利:「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使用 AI 模型模仿名人的聲音,跟自然地(極度準確地)模仿名人的聲音的人會受到差別待遇。」

政治議題的深度合成,是否有理由被禁止?

除了藝術創作之外,限制特定領域不得合成 deepfake 影片也有其他爭議。目前明文規定禁止 deepfake 的範疇,多半是政治影片。例如加州曾經通過法案,宣布散布深度合成政治人物的言行會被視為犯罪。如果合成內容是政治人物對於公共議題的表態,禁令自然不會引發太多爭議;不過,就算影片中的主角並非政治人物,內容也難以認定是公共議題,同樣可能產生出乎意料的政治效果。

美國東部時間 5 月 30 日下午 3 點多,NASA 與太空技術公司 SpaceX 合作,發射美國第一顆商業載人火箭,締造太空歷史。一週不到後,據俄國官方媒體 RT 報導,6 月 1 日就有人上傳 SpaceX 執行長 Elon Musk 歌唱蘇聯太空探索歌曲〈家邊草地〉的合成影片。

太空探索牽涉巨量預算,美國甚至成立太空部隊將此上升為國家安全議題。考量俄國是美國主要的政治與太空科技角力對象,以及長期的歷史糾葛,Musk 身為重要的太空任務合作夥伴,這部合成影片的政治意涵自然不在話下。不過,管制合成影片的內容是否侵犯言論自由?兩者間的界限該如何拿捏?面對新技術應用衍生的社會議題,我們似乎還很難定奪一個普遍適用的準則。

創作自由應該保障,但不代表允許自由遭到濫用

雖然我們應該盡可能保護創作,也不需要過度限制深度合成的技術使用,但深度合成終究是「創作」,也有相對應的「創作倫理」需要守護。目前模仿秀的演出者,之所以可以毫無罣礙地演出,也是因為觀眾了解這是模仿,才不會造成任何誤會。適當地標註影片是創作而非事實,既能避免法律爭議,也能避免造成當事人困擾。

而閱聽者與媒體記者,在接收、傳遞各種資訊時,也應該積極進行事實查核,確保資訊正確無誤。例如與政治人物的官方帳號互相比對,或是利用市面上的軟體技術,確認影片不是合成。訊息發布者可以使用數位簽章,將訊息進行特殊處理,幫助讀者分辨哪些是官方訊息、哪些不是。

政府與立法機關,則需要按照科技世界瞬息萬變的技術發展,設計出更加合適的法律架構,並且隨時調整。例如美國維吉尼亞州,就在去年宣布「報復式色情」(revenge porn)的法規,也包含深度合成的影片內容。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出處: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0033-deepfake-vs-imitation

關注我們

NOTIC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