최신 뉴스

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專題:美中貿易戰下,我國外銷訂單生產配置變動)

최신 법 2020-08-29
一、國外經濟
  受疫情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第2季經濟成長率多呈負值,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皆創有數據以來最大減幅,中國大陸則因較早解封,經濟成長率由上季的-6.8%升至3.2%。展望未來,防疫相關封鎖將逐步放寬,有助商業經濟活動逐步升溫,惟疫情不確定性猶存,加上美中關係緊張,貿易展望依然不明,IHS Markit 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衰退5.1%,較上月上修0.4個百分點。

二、國內經濟
  由於各國陸續解封,加上新興科技應用及遠距商機需求持續擴增,7月我國出口、製造業生產分別年增0.4%、2.6%。民間消費方面,零售業因消暑家電、飲品等熱銷,加上政府推出振興方案及業者強力促銷帶動下,年增2.5%,終止連續5個月負成長;餐飲業因適逢暑假旅遊、聚餐旺季,再加上政府振興券上路,年減幅度縮小至0.7%。
  展望未來,全球各地抗疫封鎖措施逐步鬆綁,加上新興科技及遠距商機持續帶動相關產品生產續揚,傳統產業亦在國際油價、鋼價緩步上揚下,可望挹注我國出口及生產動能,惟肺炎疫情持續籠罩全球,美中貿易及科技衝突未歇,恐抑制部分成長動能。民間消費方面,因邊境管制持續,留在國內消費人口增加,加上政府振興方案挹注,預期消費動能將持續增溫。

三、專題:美中貿易戰下,我國外銷訂單生產配置變動
1.貿易戰衝擊外銷接單之動能:美國對中國大陸課稅清單,連帶影響我國外銷接單動能外,亦牽動廠商生產產能之配置。2019年外銷訂單金額較2017年減少1.7%,其中除電子產品因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續增,帶動科技類產品接單維持高檔外,其餘各貨品接單金額均較2017年減少。
2.中國(含香港)之生產比率降,轉移至我及歐美等地生產:美中貿易紛爭下,全球供應鏈逐漸走向碎片化,臺商在全球生產配置亦出現明顯挪移,在中國(含香港)生產比率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鄰近亞洲和美歐等地區。近年政府積極排除貿易障礙及提高臺商回流誘因,致國內生產比逐年提升,2019年較2017年提高0.9個百分點。
3.在中國(含香港)生產之企業以移往東協及國內較多:2019年在中國(含香港)有生產線企業中,進行產線調整者占21.5%,其中紡織品、化學品、電機產品等主要移往東協,比率均在6成以上。科技業者則傾向移回國內,顯示我國為科技產業重新布局產能之首選。
4.科技產品移回國內生產之比率增加:因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產品在國內生產比率增加;傳統產業以在臺生產為主,海外各貨品之布局趨勢不同,其中機械降低在國內生產比率,移轉至其他亞洲地區及歐洲生產;紡織品及塑橡膠製品至東協生產比率逐漸增加。
5.當地銷售比增加,供應鏈愈趨在地化:2019年我國在海外生產之產品,「轉銷第三國」占73.6%,逾2成於「產地銷售」,較2017年分別減少4.1個百分點,及增加3.7個百分點,顯示我國供應鏈愈趨在地化,提供就近服務。
6.全球運籌管理之重要性日增:我國廠商選擇在海外生產原因,2019年以「生產成本低廉」占50.4%最高,惟較2011年減少18.8個百分點;隨全球貿易市場的多變,企業全球布局對如何有效管理、整合上下游供應鏈愈加重視,「全球運籌管理」較2011年提高7.7個百分點。
7.產能回臺,助我出口增幅表現優於全球:因美中貿易抑低各國出口動能,我國在產能回流及轉單效應挹注下,2019年僅年減1.4%,減幅低於鄰近主要國家,且優於全球總出口(-3.0%)。就出口地區觀察,對中國(含香港)減少4.2%,對美國增17.1%,今年1至7月對美國續增5.0%,中國(含香港)則在疫情減緩後回升10.2%。
8.推動臺灣成為「高階製造中心」:受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全球產業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整,許多高階產品選擇移回臺灣生產製造,加上我國在半導體產業處於領先地位及硬體製造之優勢,正是我國產業轉型最佳契機。政府掌握此契機及配合產業創新與發展,推動臺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與『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讓臺灣在世界變局中能夠脫胎換骨、搶得先機。

詳細資料請參閱「當前經濟情勢概況」

經濟部統計處
發言人:黃副處長偉傑
聯絡電話:(02)23212200#8500
E-mail:wjhuang2@moea.gov.tw

新聞聯絡人:黃專門委員麗靜
聯絡電話:(02)23212200#8762
E-mail:lchuang@moea.gov.tw

出處: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91133

關注我們

NOTIC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