최신 뉴스

在陪伴、照護後,機器人真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家人嗎?

혁신적인 기술 2020-07-17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家庭的組成也日趨多元,但你能想像機器人也能成為家中的一份子嗎?僅止於單純人與人關係調整的多元成家,就已經在台灣的社會討論的沸沸揚揚,沒有「人性」的機器人真有可能走入人類的家庭嗎?

然而,擺在眼前的是高速邁向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以及日漸疏離的人際關係,尤其此番受到疫情的影響,更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即使如此,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我們應該會渴望擁有人世間的溫暖與感情吧,但退而求其次,當午夜夢迴、輾轉難眠之際,機器人真會是那值得期待的陪伴嗎?

從《我的AI家人》看機器人如何打入人類社會

由日本NHK與台灣公視所共同製作的紀錄片《我的AI家人》就試圖探討這個議題。在片中,我們跟隨著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陳天璽教授的腳步,一同造訪香港、韓國、台灣、以及日本,看看各式各樣的照護機器人如何努力地打入人類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又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特別的是,專研文化人類學的陳教授,她的父母來自於中國,所走訪的國家也都在亞洲,也就是一般認為最重視家庭價值、家族關係最糾結纏繞的區域,毫無疑問地,這必定會對實現「機器人家人」的夢想帶來極大的試煉,卻也更增添影片的話題性!

陪伴自閉症孩童的NAO

NAO可以扮演各種角色,協助自閉症兒童適應日常生活。
PTS 台灣公共電視

身形小巧可愛的人型機器人Nao來到了香港,它的任務是陪伴自閉症的兒童,這些小朋友在與同儕相處時常常會有很大的焦慮感,因為他們比較習慣可以預期的行為,而這正好是機器人的強項,透過與Nao的互動,小朋友可以慢慢掌握住一些溝通的技巧,進而培養出與人交往時的自信。當然這只是個學習過程,小朋友還是要回歸到社會,就像在片中媽媽所說,希望未來環繞在小孩身邊的依然是人,而不是機器人。在這個範例中,我們的確看到Nao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中介、甚至是老師的角色,但一路走來,陪在身邊、牽腸掛肚的,終究還是媽媽。

延緩失智的好幫手SILBOT

接續出現在首爾精神科診所的是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所研發的SILBOT照護機器人,同樣面對著高齡化社會的強勢來襲,韓國對此類型的機器人也著力甚深。相對於Nao的雙足,SILBOT是以輪子移動,臉上搭載著可以展示各種表情的螢幕,總是笑臉迎人的它,深受長輩的喜愛。

SILBOT具備多元的活動設計,能協助維持銀髮族的認知能力。
PTS 台灣公共電視

在影片中,SILBOT採取玩遊戲的方式,先在方格地板上走出一條具順序性的路徑,挑戰長輩們是否也能正確地重複該路徑,以此刺激他們多思考、多運動,經過醫師的驗證,在機器人的引領下,長輩們的確更樂於參與訓練,成效也更為顯著,開發SILBOT的目的正是希望能協助維持銀髮族的認知能力,進而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即使現階段SILBOT主要還是擔任醫療輔助的角色,要真能進步到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還很遙遠,但影片中精神科診所的負責人卻也很認命地談到,孩子大了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與承擔,也許進化版的SILBOT真的會是未來陪伴她走過黃昏歲月的夥伴。

牽起溝通橋樑的Telenoid

走訪台灣的是來自日本的Telenoid,外觀像個小小孩的它,有著極其素樸的造型,簡單到甚至沒有明顯的性別、種族、或五官等特徵,它也沒有甚麼複雜的功能,僅僅單純地像個手機般提供雙方遠距對話。

Telenoid平凡無奇的外表,卻意外的連結起家人之間的情感。
PTS 台灣公共電視

而它訪台的目的是要和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所帶領的團隊攜手進行一項別具深意的實驗,由於來到中心的長者一般年事較高,或多或少有些失智的現象,也因此和家人的溝通日益困難,Telenoid試圖成為兩者之間的連結。說也奇怪,稱得上是平凡無奇的Telenoid就是能獲得長輩的歡心,而透過它的居中傳話,雙方侃侃說出彼此心中平常說不出口的話語,即使其中一位連家屬也難以撼動的奶奶,在同行夥伴的感染下,也能逐漸鬆開心結。機器人為何能具備如此的能力著實令人費解,但也許我們真的不能低估它打動人心的潛力!

在《我的AI家人》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機器人嘗試以醫療輔助的角色切入人類的社會,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策略,而長輩與小朋友所擁有的純真,讓它有了能與人真實互動的場域,也成功地踏出第一步。

展望未來,機器人真有可能走入人類的家庭嗎?擬真機器人大師、也是Telenoid幕後推手的石黑浩教授曾經說過,當機器人不斷不斷地逼近人類,直到它再也無法靠近之時,所剩下的就是人類獨特之處,同樣地,我們何不就讓機器人試一試,看看它到底能多像個家人?而機器人永遠也不能取代的部分,不正就是一個家最珍貴的價值嗎?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出處: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8483/robot-real-family

關注我們

NOTIC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