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差一點才能達標,那就計算範圍從寬認定。金管會訂下2020年底電子化支付占民間消費金額要達52%,2019年底才40.91%,似乎是達不到,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14日表示,若將ATM轉帳購物的金額,也納入計算,就可能達成目標,但「若不能納入,就不太可能」。

銀行局表示,依財金公司統計,2019年個人透過ATM(自動櫃員機)轉帳給企業的金額中,有97%是轉購物金,金額達9,153億元。若加上這金額,2019年底電子化支付占比將達50%以上。

另外,顧立雄14日亦表示,今年前2月信用卡被盜刷金額達2億元,占整體信用卡刷卡金額的0.04%,但盜刷金額中有92~93%來自網路購物,且其中有很多是跨國刷卡。

在信用卡使用3D認證後,偽冒盜刷金額即從2018年的23.59億元降到2019年的14.18億元,但網路盜刷或詐騙,仍占92~93%以上。

針對立委要求更簡化持卡人被盜刷的爭議款解決流程,顧立雄表示,會檢討,但有涉及跨國刷卡,發卡機構需要時間認證。

原本金管會設定的電子化支付工具,只算信用卡、簽帳卡、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2015年時占率27.64%,每年約以3個百分點速度增加,2018年因為Apple Pay等三大手機支付系統來台,當年跳升5個百分點到38.29%,但去年又只增加到40.91%,眼看政策就將「跳票」。

顧立雄也分析台灣電子化支付無法過半的三大原因,一是台灣的現鈔支付比較不怕偽造,即民眾不擔心收到偽鈔;二是台灣治安不錯,小吃店等店家收現鈔並不擔心被搶,第三是台灣ATM領現鈔非常方便,即多數民眾還是愛用現金支付。

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國人使用ATM比重非常高,且近年企業才與銀行合作,推出「虛擬帳號」功能,讓購物民眾可使用ATM轉帳給企業的虛擬帳號,完成付款,而ATM轉帳亦是無現金交易,應可算入電子化支付,未來金管會仍是會持續推動提升電子化支付比重,但重心會以信用卡、簽帳卡、電支與電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