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債務飆高是新冠疫情帶來的極大傷害之一,全球顧問業者麥肯錫估算,財政擴大和稅收減少一樣對國家經濟結構都形成衝擊,除了檯面上的政府紓困龐大金額,還有些是透過中央銀行的債務貨幣化,加重主權債務桿槓,估計2023年累計全球財政赤字將高達30兆美元,各國債務增加到相當於今年全球GDP的20~25%。

台灣金融研訓院追蹤研究疫情帶給東協地區的金融風險,各國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央行大刀闊斧降息,商業銀行也提供中小企業貸款、展延還款期限,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董珮珊提醒,這些新增的流動性風險需特別注意後續可能接踵而來的違約信用風險,包括今年5月印尼逾放率創3.01%的2015年以來新高。

菲律賓部份,今年前五月逾放金額亦較2019年同期成長兩成,董珮珊指出,在疫情持續影響企業經營的情況下,銀行資產品質可能因為企業違約而遭到拖累。

此外,部分新興國家負債水準本就偏高,為了維持流動性而增加舉債,也會為國家主權信用風險帶來隱憂。密切關注違約率、穩定信用風險,將成為各國央行在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