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造業積極投入智慧製造的行列中,大數據分析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像是針對產能分析、品質控管、風險預警等,成為業者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在工業自動化技術逐漸純熟之際,未來製造業將更著眼於軟體與硬體的結合。
不過,台灣仍有許多中小企業在IT方面需要補強,資策會指出,有的傳統中小企業可能至今仍在運用EXCEL簡易表格進行訂單或排程管理,即便業者有更進一步導入ERP系統,但對於企業整體營運控管,仍缺乏實際上的整合,現在的企業充其量只能稱之為E化,但要實際讓數據真正產生應用價值,後續仍有待強化其在數據應用上的能量。
製造業導入資訊系統進行內部或外部管理的時間雖已長達10年以上,多數企業也已累積相當多的結構性與非結構性數據資料,不過工業局近年來透過各項計畫實際輔導製造業的過程中,卻也發現多數的製造業對於所累積的各種格式數據,仍非常缺乏後續分析應用的構想與規劃。
根據工業局調研指出,目前台灣製造業者認為未來朝向數據分析應用,發展智慧化商業模式的困難點,最主要集中於資料間缺乏連結與整合、資料蒐集不完整,以及資訊系統支援不足等挑戰。為此也顯示出,在進行數據分析前,利用物聯網等資通訊技術進行數據蒐集與串聯,仍然是目前台灣製造業首重的課題。
而針對製造業者在數據分析應用上的需求缺口,目前則是以客戶分類與市場區隔規劃為製造業的首要應用目標,此點也充分體現出當前製造業者似乎已完全感受到顧客、消費者主導了消費市場對於營運管理的壓力,唯有掌握客戶端的需求變化,才能真正改善生產計畫、產品設計與採購計畫、物料/成品庫存等問題,真正達到智慧生產的理想。
資策會從實地輔導製造業者個案觀察中也指出,不同市場導向的製造業者對於資訊應用或數據分析目的也不盡相同,以產品樣態來說,如果是消費性產品,更傾向於利用數據來分析終端用戶使用行為,以便更快掌握新的消費者元素,而面向B2B市場,當前則是以品質檢測為業者的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