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械業前後遭逢中美貿易戰跟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產業前景慘澹,不過在一片接單與出貨幾近停擺的低迷氛圍中,仍有業者逆勢突圍。傳動元件大廠上銀集團近年透過新產品分散布局,減少對工具機廠客戶的依賴,得以在這波疫情中衝擊甚微。上銀董事長卓文恒接受DIGITIMES專訪,分享上銀近年與未來的發展,在疫情過後,又會迎來何種機遇呢?
不畏疫情 上銀逆勢走揚
雖然工具機市場一片愁雲慘霧,但翻開上銀先前公布6月合併營收新台幣20.11億元,月成長8.05%,不僅創2020年來單月新高,也是近11個月單月合併營收新高。
農曆年後,上銀陸續接獲中國大陸以及歐美市場的醫療、半導體、5G基礎建設及自動化設備訂單,在利多帶動下,自4月營收已逐步回溫,6、7月訂單滿載,能見度達1~3個月,隨著上銀營收動能轉強,法人預估首季將是全年營運谷底,第3季營運可重返成長軌道。
在機械業普遍認為2020年營運展望不樂觀的氛圍中,上銀卻展現逆勢成長的氣勢,而其中關鍵,是上銀經過長期布局,在半導體、醫療、5G基建等設備應用有成,雖然工具機市況回溫仍要觀察,甚至可能比較慢,不過在新產品、新市場帶動下,卓文恒表示,未來有信心持續穩健成長。
十年磨一劍開花結果 加速開拓新產品與新市場
2019年ˊ6月,上銀集團正式啟動接班計畫,總裁卓永財在股東會上宣布將董事長大位交棒給兒子卓文恒,自己則升任總裁,在貿易戰風雨之際,卓文恒接掌董事大位,也考驗這位新任掌舵手的專業能力。
從掀起工業4.0浪潮,到貿易戰與疫情效應下,未來整個全球生產局勢都會跟著改變,而上銀的下一個30年,也正迎合產業變革展開新的布局。卓文恒接受DIGITIMES專訪時提到,接下來上銀的布局重點,除了原先擅長的核心產品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等傳動系統元件外,近年來上銀已由元件、次系統、系統件一路發展至機電整合服務,再跨入不同應用領域,產品線可說是越來越複雜。
上銀是國內傳動元件大廠,生產的主力產品滾珠螺桿、線性滑軌,正是精密機械三大核心傳動元件之二。一般人可能知道CPU在電腦中的重要性,但對於傳動元件在精密機械中的地位卻無法了解,卓永財以滾珠螺桿舉例,沒有它來扮演「傳動」與「定位」的功能,即使一台機器已組成了99%,仍然無法進行精密加工的運作。
傳動元件之於精密加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銀創立31年,不僅是國內相當重要的精密機械製造商,更打破過去這項產品長久以來均掌握在德國、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的局面。至今,上銀已躍居全球前三大精密滾珠螺桿及線性傳動元件大廠,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廠設備的定位需求,都使用上銀的定位零件與技術。
然而一場中美貿易戰,點燃台灣機械業景氣衰退的烽火,2018年上銀營收才創下歷史新高,2019年營收卻大幅衰退31%。而接踵而來的疫情,也讓上銀2020年首季虧損幅度,來到金融海嘯以來單季低點。卓文恒因此指出,目前上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過去累積的基礎下,加速開拓新產品與新市場應用,提早為復甦做準備。
卓文恒表示,上銀堅持每年投入營收6~7%在研發,而生產馬達、驅動器的子公司大銀微系統每年更是投入10~20%的研發經費。除了既有產品,上銀開始發展一些新產品、新應用,包括智慧型滾珠螺桿、多軸機器人等,這些都是上銀「十年磨一劍」的產品,而經過長期布局,如今開花結果。
像是上銀近年主打的新產品智慧型滾珠螺桿,可利用感測器即時監測螺桿狀態,在結合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下,使用者可掌握包括螺桿壽命、異常震動、自動判別潤滑補油時機點及溫升診斷等功能。上銀耗時8年開發這項新產品,搶先同業推出全球第一款具備工業4.0功能的滾珠螺桿。
看好未來工具機朝向複合化與五軸化設計發展,新產品AC軸迴轉工作台在高階工具機的應用亦是上銀著力點,這項新產品目前已切入日本第二大工具機業者供應鏈。除了精密機械關鍵零件,上銀投入的機器人領域,也有重大突破。
近年上銀成功打破日本企業寡佔,自行開發機器人的心臟諧波減速機,至此上銀已能完全掌握包括減速機、馬達與控制器等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達到百分之百自製,不僅有助降低國產機器人成本,也藉由掌握關鍵技術,幫助上銀搶攻機器人商機。
像是由上銀領航的「水手計畫」協助國內水五金業者建置機器人自動化產線,以緩解勞力出現重大缺口的水五金產業壓力。而卓文恒指出,事實上,因應智慧製造、自動化需求蓬勃發展,不僅製造業找上門,未來各行各業都有可能成為上銀潛在客戶。
像是上銀利用六軸機器手臂搭配全自動咖啡機客製化的無人咖啡館,2018年進駐台北京站廣場,未來還將銷往東南亞市場,也因此曾有咖啡冠軍找上門談合作,甚至南部某檳榔業農園,也導入上銀的機器人,搭配機器視覺自動挑選葉片加以分類。
除此之外,上銀的跨領域布局,也延伸到醫療設備。上銀投入醫療器材領域將近十年,鎖定復健、微創手術以及醫療照護設備等研發。卓文恒指出,由於醫療產業需要長期耕耘與投入,也必須跟醫院臨床合作,往往需要較長認證期,符合醫療法規等,而這幾年發展下來也陸續迎來好成績,像是下肢復健機、腹腔機器人等,現在也都通過認證開始銷售。
掌握關鍵技術、機電整合服務 兩大優勢領跑同行
新產品、新市場應用遍地開花,對於上銀而言,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整合前端製程。卓文恒提到,上銀過去做了非常多垂直整合,包括前端的材料、專用機開發等,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光是上銀內部的設備開發部門就多達200~300人。
卓文恒指出,過去產業都跟日本、德國廠商買設備,光交期至少1~1.5年,現在景氣循環變化大,根本很難掌握,等於任人拿捏,如果設備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成本壓低,還可以知道如何改進,提高效率,而後端擴充速度就會非常快,這也是相較其他競爭者僅有製程能力而更具優勢的地方。
近年上銀也從元件、次系統到系統件,一路發展至機電整合服務,一步步從製造業,轉型為製造服務業。隨著智慧製造持續發酵,卓文恒也點出未來製造業的競爭關鍵不會只有硬體,而在於是否可提供客戶整套服務。
過去上銀都是採取單一零組件生產銷售,隨著產品線越來越廣,可整合的地方越來越多,上銀因此培養出機電整合、軟體開發的能力,進一步協助客戶建置自動化生產線,也因此拉開與同行的差距。
例如,近來上銀協助日本汽車大廠豐田汽車(Toyota)位於廣州的新產線,就採用上銀滾珠螺桿、線性滑軌與機器人,以及大銀微系統的馬達,由上銀主導整合其他系整商共同建置焊接自動化生產線。除此之外,上銀過去也曾協助PCB廠臻鼎產線自動化轉型,建立全廠智慧製造系統。
疫情總會過去,而復甦的時機將會到來,對於上銀而言,手中握有的兩把利器,除了更加廣泛的新產品與新市場外,疫情過後隨之而來的智慧製造、自動化生產需求,也使機電整合服務成為上銀未來的營運重點,並奠定其在後端整合服務的市場地位,且看上銀在下個30年,如何藉由智慧製造浪潮塑造品牌價值與特色,再創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