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製造業於此刻更能體認到轉型的重要性,雲端化近來成為炙手可熱的議題。研調機構早前調查,全球超過60%製造業者準備將製造系統相關軟體移至雲端環境,而此現象也反應在台灣智慧機械產業發展上。
近年對於全球製造業來說,相當不平靜,前有貿易戰衝擊,而後有COVID-19(新冠肺炎)緊接而上,而面對大環境考驗,也促使製造業加緊新的布局,以因應未知的風暴捲土重來。像是現階段受疫情衝擊,業者認為過去採取一地生產的模式風險太高,未來紛紛轉向多地生產發展,而實行多地生產,布局雲端化便勢在必行,其次因應遠距辦公、在家工作等需求,這些不靠雲端化根本無法實現。
IDC報告曾指出,雲端服務化已成為全球趨勢,有超過60%的製造業者或軟體開發商準備將製造系統相關軟體移至雲端環境,其中以製造執行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產線數位轉型、設備聯網等應用為主要雲端化目標。
去年機械公會針對智慧機械產業發展,推動智慧機械雲平台之際,也反應出各種機械設備相關產業及製造業,對於預測、分析、診斷、優化等應用服務的迫切需求,而這些服務都必須仰賴物聯網、雲端運算、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技術,上述都顯示不論國內外產業,對於未來應用服務雲端化的趨勢皆具有一定共識。
發展智慧製造,機械產業被視為台灣製造業的根本,但過去機械產業被歸類為傳統製造產業,不論在數位化、雲端化亦或是遠端化的布局上,都相對起步晚,產業也缺乏資源與能量能夠快速建立與發展。
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組長羅佐良指出,以多數機械業者對於雲端應用服務的需求來說,包括各式預兆診斷、製程診斷監控、訂單或產能預測、製程流程優化、供應鏈管理、產業聚落串接等應用服務,這類服務都需建立在穩健的數據採集,與雲端運算平台為基礎上。
但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機械產業,無法自行投入智慧功能模組與雲平台等基礎建設的開發,這也是為何在台灣智慧機械產業推動策略上,在下一階段產業發展雲端服務策略中,主要以結合法人力量,推出公板智慧機械雲平台為主要推動模式。